【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吉林省毒理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吉林大學)
一、概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為重點實驗室)依托于吉林大學,于1990年經原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建立,于2011年專門成立了放射醫學實驗中心,2014年成立輻射腫瘤學與腫瘤轉化醫學科研平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國內放射醫學界的重要教學和科研基地,搭建了“學科/平臺—團隊—項目”系統循環模式,積極建設與申報各項學科建設及項目。參與985三期建設工程、吉林大學高原學科群建設、吉林大學衛生應急研究中心的建設并已獲批。以本重點實驗室為主體的放射醫學學科已獲批國家教育部I類特色專業,吉林省重點學科、省級特色專業、省級放射生物學優秀團隊以及吉林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重點實驗室對外開放,已與許多國內和國外有關單位開展了經常性雙邊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實驗室曾在1993年成功地舉辦 “低水平輻射及有關因子生物效應國際研討會”國際會議基礎上,2005年舉辦了 “國際生物分子醫學與全國放射醫學與防護學術研討會”,2016年和2018年分別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中美精確放療論壇”,達到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的目的。同時,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包括國際輻射研究大會,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高峰論壇亞洲輻射研究大會,全球華人輻射研究大會等。
重點實驗室總的科研方向為低水平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及其發生機理和實際意義,具體包括低水平輻射生物效應研究(低劑量輻射免疫效應、低劑量輻射抑瘤效應、低劑量輻射生殖效應)、輻射損傷與修復研究(DNA損傷與修復、疾病基因組學、輻射細胞周期效應)、輻射腫瘤學與腫瘤轉化醫學研究(腫瘤細胞輻射敏感性、輻射致細胞死亡機制、腫瘤分子標志物)、環境輻射與核安全研究(輻射環境與健康、職業輻射與健康、輻射安全與應急處置)等。在低劑量輻射興奮效應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并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尤其是低劑量輻射增強免疫功能機制、促進腫瘤治療及DNA損傷修復的研究享有盛譽,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做大會報告及赴國外研院所講學110余人次。自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承擔科研課題百余項,其中“九五”攻關課題2項、國家863項目專題2項、國家973項目專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7項;發表論文1220余篇,SCI收錄230余篇,出版專著50余部;獲國家及部省級科技成果獎16項,其中“低劑量輻射誘導細胞遺傳學適應性反應及其機制”研究課題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實驗室主任及學術委員會
1990 ~ 2000年實驗室主任由劉樹錚教授擔任;2000 ~ 2009年由龔守良教授擔任;2009年~至今,由劉曉冬教授擔任;2018年~至今,申延男副教授擔任副主任?,F第五屆學術委員會正、副主任分別由潘自強院士(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和夏咸柱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擔任,委員有史春夢教授(第三軍醫大學)、劉曉冬教授(溫州醫科大學/吉林大學)、蘇旭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語核安全醫學所)、邵春林教授(復旦大學)、金順子教授(吉林大學)、徐波教授(天津醫科大學/吉林大學)、曹建平教授(蘇州大學)、唐亞梅教授(中山大學)、宮磊教授(東北師范大學)、姜新副教授(吉林大學)和申延男副教授(吉林大學)。
三、團隊建設及人才培養
目前重點實驗室在崗人員有33名,其中教授11名(博士生導師8名)、副教授10名(碩士生導師10名),講師4名,技術人員8名。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幾十名。每年選派青年教師赴國外進修學習,并先后有劉曉冬(加拿大、美國)、金順子(日本、韓國)、趙剛(波蘭)、王志成(美國)等人與國外知名大學進行科研合作,參加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與國外科研院所建立日常交流機制(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羅格斯大學、肯塔基大學、路易斯維爾大學、南方研究院等,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曼尼托巴大學、薩斯喀徹溫大學等,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聘請“唐敖慶講座教授”1人,引進海外博士2名。已培養博、碩士研究生240余名,進修生900余人,培訓生近400人,為全國各地的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疾病預防與控制、衛生監督、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監督、檢測評價以及教學科研機構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放射醫學專門人才。
四、科技平臺建設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現有面積為2169平方米;實驗室現有大型設備137臺套,價值逾2000萬元;現有生物樣本庫兩類,一是人群疾病基因組學研究樣本庫,二是人類腫瘤樣本庫。重點實驗室具備高層次分析技術,包括:(1)細胞生物學技術,如細胞培養技術、活細胞實時監測系統、形態學分析技術、染色體分析技術、流式細胞分析技術等;(2)分子生物學技術,如免疫共沉淀、southern blot、Western blot、EMSA、各種電泳技術等;(3)輻射化學核素分析技術,如底本底α,β分析技術、γ譜儀分析技術、液體閃爍分析技術、放射免疫分析技術等;(4)應急處置技術,如快檢技術、物理劑量測量及估算技術、生物計量估算技術、核素去污技術等。
聯系地址: 吉林省長春市新民大街1163號,66814手機版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130021
辦公電話:0431-85619443